關于頸動脈斑塊你不知道的那些事......
我國腦卒中患者中,70%為缺血性腦卒中,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、脫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。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群致死、致殘的首位病因,具有發(fā)病率高、致殘率高、死亡率高和復發(fā)率高的特點。
所以,想要預防腦卒中,首先就要評估頸動脈斑塊的穩(wěn)定性。頸動脈超聲則是頸動脈斑塊評估的首要檢查方式。
在日常工作中,頸動脈常規(guī)超聲可以顯示斑塊的大小、位置、回聲以及是否造成狹窄等。根據回聲,將斑塊分為低、中、高回聲斑塊,也就是以前常說的軟斑和硬斑,大家通常認為硬斑就是穩(wěn)定的,軟斑就是不穩(wěn)定的,其實這種解釋是錯誤的。
不能簡單的將回聲作為評估斑塊穩(wěn)定性的標準。除外斑塊回聲、形態(tài)及纖維帽完整性,斑塊內是否有新生血管也是評估斑塊穩(wěn)定性重要的依據,將斑塊分為易損斑塊和穩(wěn)定斑塊兩種,早期識別易損斑塊并進行有效干預,有助于腦卒中的預防。
現(xiàn)在,評估斑塊內的新生血管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超聲微血流技術(SMI技術),另一種是頸動脈斑塊超聲造影,目前鄭州大學五附院超聲診斷科已經全部開展這兩種技術。
超聲微血流技術,稱為SMI技術,可以通過識別斑塊內低速血流來清晰的顯示斑塊的新生血管,有助于早期識別易損斑塊,為預防腦卒中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。
▲ SMI技術顯示:白色箭頭所指處為斑塊新生血管
▲ 超聲造影顯示:紅色箭頭所指處為斑塊新生血管
頸動脈斑塊超聲造影(CEUS)則是通過注射造影劑來顯示頸動脈局部有無斑塊、斑塊大小、位置、回聲、斑塊內有無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含量、分布;頸動脈管腔局部有無狹窄及狹窄程度;頸動脈支架位置、局部有無再狹窄等。
目前,在頸部血管規(guī)范化超聲檢查基礎上結合頸動脈斑塊超聲造影(CEUS)對血管的狹窄及斑塊易損性進行綜合評估,預測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,為臨床早期干預提供更為可靠的影像學信息。臨床上對于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,且無創(chuàng)檢查頸動脈狹窄度≥ 70%或血管造影發(fā)現(xiàn)狹窄超過50%可以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(CEA)手術治療。狹窄小于50%的易損性斑塊可以運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及他汀類藥物改善斑塊穩(wěn)定性,抑制斑塊進展,從而減少腦卒中發(fā)生。
來源:超聲診斷科 楊金雨
宣傳科編輯整理